1.1水庫面積大,普通人員覆蓋面有限
執法船由于數量.大小限制.晚上視野有限或者部分湖面.海面地區區域較偏,執法過程難難以全覆蓋,造成很多監控盲區漏洞
1.2取證難
原來取證執法是通過執法船上的工作人員通過手持攝像機進行遠距離拍攝,而在能見度范圍內拍攝容易被漁船人員發現逃跑,或者拍攝角度,位置不佳造成視頻,照片清晰度不夠。
1.3效率低
無論一艘執法船有多少工作人員,他只能往一個方向行駛,很難兼顧其他方向,巡視工作往往靠人力探索,視野距離有限,效率低下。
2.1擴大監管覆蓋面
雷達互聯系統通過每個站點配裝雷達互聯系統,在雷達實時工作情況下雷達波呈現以站點為中心360度掃波推進,因水域環境不同,每部雷達覆蓋固定站點負責水域,通過無線圖傳設備與每個雷達信號互聯互通,可在人眼視力范圍上拓展監控距離,在多套雷達互聯系統配合下覆蓋全部監控水域,提高監管效率。
2.2提高機動監管效率
雷達天眼互聯系統是雷達與無人機協同作戰,在雷達發現水域不明船只行駛軌跡后,可以使用無人機搭配夜視儀先去確認不明軌跡,也可深入執法船無法到達的區域取證。
2.3提高工作效率
保衛工作看似簡單,但很繁瑣艱巨,責任重大,數字化雷達天眼互聯系統的高度智能化,進一步把安保人員從無味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時,減輕了工作強度,強度的信息功能免去了領導不斷進行實地安檢的辛勞,結合先進的編程理論,展現簡潔操作方式,更利于人機配合,提高護漁水平。
1、總體框架
根據項目需求,在水庫各個漁政站點安裝無線數字雷達加監控攝像機,由各個站點保衛人員和安全管理部門對水庫進行整體監控管理,提高水庫的安全管理能力,同時工程進行的同時保留了更大的擴容性和兼容性,對于往后的無線安防技術也可以完美對接,即安全又穩定。
2、系統組成
前端雷達設備經由雷達服務器采集的數據通過無線圖傳設備傳輸至后端每個站點監管平臺。從整個雷達組網系統來分析,主要分為雷達前端設備、無線圖傳系統、監管平臺三個部分。
2.1多部雷達互聯互通監測與無線組網系統
整體組網系統線路架構
站點設備系統線路架構
3.1 顯示方式多元化
雷達高清服務器采用工控數據編碼,使用多個通道將雷達信號分解成不同信號在各個站點服務器上顯示,解決了以前的“一站一看”的老方法,除了可以管理本地以外,其他各個站點的雷達信號也可以同時在本利觀看。
3.2 無線組網傳輸
由于沒有線纜的限制,您可以隨心所欲的增加工作站或重新配置工作站。由于設置允許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訪問網絡數據,而不是在指定的地點,所以用戶可以在網絡中漫游。無須施工許可證,不需要開挖溝槽,安裝無線網絡所需的時間只是安裝有線網絡的零頭??蓪崿F300mbps 或更高的數據傳輸速率(未來) 高于T1、 E1 線路速率。保護用戶投資可實現向未來技術的平滑升級,無須更換設備重復投資。因為信號在很寬的頻帶上被擴展,單位帶寬上的功率很小,即信號功率譜密度很低,信號淹沒在噪聲之中,別人難以發現信號的存在,加之不知擴頻編碼,很難拾取有用信號,而極低的功率譜密度,也很少對于其他電訊設備造成干擾。
1、可觀的經濟效益
版權所有,翻版必究,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