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橫跨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兩個領域的移動機器人正經歷一場巨大的變革。得益于在物流行業、工廠生產線以及服務領域越來越多的落地應用,移動機器人行業處于一片廣闊的藍海中,很可能成為下一個風口。面對方興未艾的千億級市場,一大批行業先鋒與產業創新者已開始亮劍。
近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發布聲明,稱將開始在“真正的道路”上試行運世界首輛長達12米、可容納80人的全尺寸無人駕駛電動巴士。該巴士配備了全球定位系統天線、用于測光和測距的激光雷達傳感器和立體視覺攝像機,可以記錄周圍的三維景象,使巴士的定位精確至1厘米。
隨著移動機器人技術的不斷成熟,其應用場景也不斷擴大。除汽車工業,近年來電商與物流巨頭的爭相入局,使各種倉儲和物流機器人迅速面世,并在搬運、碼垛、揀選等物流環節得到應用。而在商場、工業機房、安防、電力行業等場景下應用的巡檢機器人,也代替人類在高溫高壓、強輻射和危及人類生命安全的場景下開啟“生死檢測”。此外,一些新興的市場如醫療、農業等也成為移動機器人廣泛的行業應用領域,并發揮其靈活轉送、自動搬運、安全調度、高效控損等特點。
移動機器人廣闊的前景吸引了投資者的關注,近年來移動機器人企業屢獲資本的加注。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我國移動機器人產量為12090臺,占工業機器人比重9.2%。而國產移動機器人需求量快速增長,2017年我國移動機器人銷量達到了12900臺,同比增加87.2%。在市場規模方面,截至2017年我國AGV機器人需求市場規模為16.19億元,較2016年同比增長47.72%。初步測算2018年我國移動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42.5億元左右,預計5年后市場有望達140億元。
在國家政策積極引導、產業技術創新驅動和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的移動機器人成為機器人領域里的一顆明珠,無論是自主技術、產品研發,還是競爭力方面,均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未來移動機器人市場競爭將會更加激烈,有望達到千億美元,一些企業可能會采用兼并和收購的方式加強競爭力和搶占市場。
盡管目前移動機器人在大規模落地應用上仍具挑戰,但隨著產業巨頭的積極布局、新銳公司的迅速崛起和傳統企業的強勢切入,移動機器人在落地中所面臨的智能協作、情感溝通等技術瓶頸終將被一一攻克。作為中國智能機器人產業的引領者,包括中瑞福寧在內的眾多機器人創新企業,已經在移動機器人的研發上達到了國際領先的水平。